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丨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
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陆续返青,此时,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、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。针对当前冬小麦苗情长势和气候特点,各地要坚持“抓住两头、促弱控旺,肥水调控、稳穗增粒,防冻抗旱、防治病虫”,加强春季麦田管理,促进长势均衡,搭好丰收架子,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。
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秋播时气象条件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,适期播种比例常年最高,苗情基础总体较好。目前本区域存在的不利因素,一是农户习惯性播量偏大,旺长苗占有一定比例,部分晚播麦苗小苗弱,苗情两极分化明显;二是春季冻害、渍害、倒伏风险较大,目前已有部分麦田出现轻度冻害、渍害等现象;三是病虫基数大,部分稻茬麦田杂草较多,防控压力大。针对本区域越冬期苗情,春管要坚持“控旺促弱、高效施肥、绿色防控、抗逆保丰”的技术途径,切实加强因地因苗分类管理,促进苗情转化升级,稳穗、增粒、争重,实现优质丰产。
控旺促弱 防倒防早衰
开春时要及时查苗,对群体过大、有倒伏风险的麦田,应强化控旺防倒,严格控制早春施肥。搞好镇压,旺长苗拔节前要及时镇压,连续镇压2—3次,土壤过湿、叶片潮湿、封冻、盐碱土等情况下不宜镇压。拔节后的小麦不能镇压。在倒5叶至倒4叶初,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,可控旺防倒伏。严格控制早春施肥,推迟拔节肥的施用。对群体偏小、穗数可能不足的弱小苗和脱肥严重麦田,应尽早促弱转壮,一般可亩施尿素5公斤和15:15:15三元高效复合肥15公斤;在倒2叶末至剑叶期再亩追施尿素5—8公斤,有利于防早衰,高产、提质、增效。
保壮保优 施好拔节肥
壮苗夺高产麦田,重点是施好拔节肥。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壮苗麦田,在叶色正常褪淡、基部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拔节肥,一般可亩施尿素5—8公斤和15:15:15三元高效复合肥10—15公斤。高产攻关麦田提倡施用孕穗肥,掌握在剑叶(旗叶)露出一半时施用,一般可亩追施尿素5—10公斤,有显著的增粒、增重效果。对弱筋小麦麦田,氮肥前移,以施用拔节肥为主,不宜追施孕穗肥。为避免因施肥过量导致小麦贪青、倒伏,务必掌握好追肥时期和总量,拔节期、孕穗期的追肥总量以每亩15公斤左右的尿素为宜。对有转旺风险的壮苗麦田,要通过镇压、化控等措施控旺促壮,保苗稳健生长。
病虫防治 突出绿色防控
春季要根据草相选择适宜除草剂,及时进行化学除草、控制杂草为害,要注意安全用药、防止低温药害。要注意加强纹枯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、锈病、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,对病虫防治要选择对路药剂,及时用药、用对药剂、足量用药;白粉病、纹枯病主要是防止过迟防治,赤霉病要抓住防治关键时期,做到见花打药。要密切监控并及时防治草地贪夜蛾。突出强化“一喷三防”工作,抽穗后注意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,可一喷多防、保绿防早衰、保粒增重。
清沟理墒 降渍抗干旱
要及时清沟理墒、疏通田内外沟系,保证排水畅通,到雨止田干、沟无积水。淮北地区尤其旱茬小麦春后要注意防旱,及时清理“三沟”,以利于中后期灌好拔节孕穗水。秸秆还田量大、播后镇压不到位、土壤塇松的麦田,在土壤墒情适宜时,选择晴好、无霜冻天气尽早进行镇压,以促进根土密接,防止失墒干冻死苗。
提前防御冻害 因灾及早补救
根据当前小麦苗情,本区域早春发生冻害的风险可能较高。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寒流来临前后采取措施预防冻害。具体措施参照黄淮海冬麦区。
(节选来源: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)
相关资讯
最新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丨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
- 春耕推荐丨大量元素水溶肥
- 桃树应该怎样施肥?
- 油菜防冻害提单产科学施肥指导意见
- 春耕推荐||红四方稻香源(丰田劲稻)
- 农技讲堂丨如何根据农作物特点及土壤性质选购化肥
- 营销心得丨聚焦市场 聚焦客户 聚焦作物
- 果树开花多坐果多的秘诀,省时省工少花钱
- 农技讲堂丨立足早春抓田管 促苗转壮保丰收
- 应对雨雪冰冻灾害,油菜管理要注意这些技术要点